這是一個靜逸的小鎮

圖片取自網路,寫文借用,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篩除。


除了格子裡的孤獨,還有另外一種是「臉書裡的寂寞」。

我第一次開起臉書,那是在許多年前,一個朋友的邀約,
在當時我自然而然的開啟了臉書,事實上卻很少使用它。
在歐美或許社交是一種習慣,所以在臉書上輸入自己的真實姓名,就讀學校等等,
用以聯繫人際關係是很自然的,對華人而言,是否也是如此?我並不清楚。
然而為了宣傳和傳播的迅速,開始有許多的華人也建立了自己的臉書網頁,
你只要從朋友的朋友中,偶然的,總會找到誰誰誰,你曾經見過他,甚至認識他也不一定。
iphone的問世之後更加速了這個網絡的形成。

或許每個人的原因不同,但是也有人選擇了「臉書裡的寂寞」。
那一天,我聽見~
路人一直向她的朋友鼓吹智慧型手機如何使用在連絡臉書上的朋友和傳遞訊息的便利。
但是她的朋友堅持不想換手機,他說你也可以寫email給我。路人說:拜託!誰還寫email啊?
最後她的朋友氣急敗壞的說:如此,你可以不用加我啊!沒關係!
後來我已經走開了,不知道一時詞窮的路人如何讓這段談話繼續下去。
事實上,這樣堅持不換智慧型手機的人也不太少。今天就有一則新聞~能打就夠了-堅持傳統手機
新聞中的藝人他也選擇了臉書裡的寂寞嗎?

現實生活裡的關係,是從會見建立起來的。
大學高中的同學如果不再見面,就在畢業典禮中消失在畢業紀念冊裡;
小時候的表哥堂妹如果不再見面,就會消失在某一年年夜飯後的一聲再見中。
這時候人們才會想起『臉書』,露臉了,那些消失的人才會一一再出現。
事實上,如果還有見面的朋友又何須臉書連繫,臉書只是友情的一種調劑方式之一。
如果沒有見面的朋友就算有臉書,妳看著她的生活點點滴滴,卻跟你毫無相干連繫,
這樣的臉書也只是一張寂寞的『臉』。


當我開啟小鎮村格子之時,部落格的沒落已有跡可循,
不時總會聽聞有人埋怨臉書造成格友間的疏離和消失。
有一位不喜歡臉書的格友總埋怨我不露臉。
或許,『臉』只是一種「我在」的形式,網路裡的關係本是從陌生建立起來的,
甚至是從陌生連繫起的,有人選擇部落格當作她的臉,也有人使用臉書當她的臉,
形式本身是會轉變的,『我在』才是本意的傳達。
虛無中建立起來的溫暖,如果能連繫,真正的臉是如何?哪一種臉見面?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連繫不住了,不能相濡以沫的時候,不如相忘於江湖吧!

人,本來就是銀河人海裡的一顆終會殞落的流星,
格子裡的孤獨和臉書裡的寂寞,或許是相似的也不一定吧!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還是冷,
冷風吹得我想不知該騎車走人還是等。

還是等,
春風吹不過冬雨又不落,花睛向陽直直睜。

那年驚艷的剔透晶瑩,今年蒙霧的照片怎拍得透?
斑斑、點點、稀稀、落落。

春陽不來,已等過~立春、春分、清明。
時雨紛紛,還是冷。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吃什麼?



濃得拌不開的滋味,是酸?是辣?還是苦?





都不是?如果沾了糖吃,酸的也變甜。



今天吃什麼?溫室裡的美白菇,她是否分得清春、夏、秋、冬?




一抹淡淡的愁雲飄過來,甜的又變酸了。


妳呢?今天吃什麼?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那天,我刻意挑了三個小的三色椒,生活裡的簡單寶石般的在陽光下,亮了起來。
紅色的瑪瑙是甘的,黃色的琥珀是甜的,綠色的祖母綠是嗆的。紅白相間的錦袋是老闆送的。
我把他們貢在五臟廟裡,撒了點避邪的海鹽,祭品是越洋而來的澳牛。
一顆雞蛋在旁邊遊走,妄想著要參加慶典;黃瓜在湯裡歡呼,把柴魚灑得一片片飛起來了。

白米飯在電鍋裡吵鬧的聲音突然把我驚醒,我不過是晃了一下神,日子已經過了半晌。
雖然我沒有三宅一生,但我有三椒一生也就夠了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望穿秋水~終於到了主人的家啊!




我的名字是小拉拉,請多多指教!那麼,守護小鎮村就是我的責任了呦!汪!汪!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迷霧之中,何時與我相逢?
焰雨之中,春筍迷途更迷濛。

驚蜇來太早,四十九日霧雨中,
野薑也難度冬風,休眠土重。

光線正好,我的相機不從,
一朵玫曝影之下,幻影重。
薑花急,筍影現迷蹤:啊~莫將我倒栽蔥。

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